索引号: | bxsscjdglj-2022-00023 | 发布机构: | 本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信息名称: | 本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 主题分类: | 相关规划 |
发布日期: | 2022-02-18 | 成文日期: | 2022-02-18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本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2022年全系统市场监管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紧围绕四大发展战略、建设“五个本溪”、开展“六个年”活动,服务大局,持续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坚守疫情防控和安全底线,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奋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为本溪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贡献。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全力服务市场主体发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立足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认真落实好“营商环境提升年”和“实体经济服务年”建设活动任务,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精准施策,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市场准入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总量提升、活跃度增强,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是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全面落实《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调整优化登记流程、环节、内容、材料;降低市场准入退出门槛,巩固和提升名称自主申报、经营范围规范化、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和自主申报承诺制等改革成果;深入推进企业开办便利化,年内力争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全面推行简易注销登记,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市场主体通过简易程序便捷退出市场。全年新开办市场主体1.5万户、新增企业2700户。
二是帮扶市场主体减负纾困。加强涉企领域收费监管,落实国家价费政策,助力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落实,降低企业成本。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联合执法活动,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大对专利、版权、注册商标等领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企业争创品牌,以此激发企业的创新动力。以小微企业名录系统为载体,完善市场主体政策服务平台,提升公示扶持政策精准度。持续推进“百亿送贷”行动,年度送贷目标6亿元,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三是持续推进“个转企”行动。认真落实“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结合各产业园区、创业基地发展实际,以推行小微企业住所(经营场所)报备制、集群注册住所托管等为契机,引导相关产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并转型升级。开展“个转企”成果巩固年活动,设立“个转企”绿色通道,高质量完成新增“个转企”400户的目标任务。
四是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完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落实第三方评估制度。督促指导县区联办、成员单位严格审查增量、持续清理存量,防止出台排除、限制竞争的政策措施,切实打破行政和市场垄断,营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五是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推进当场办结、一次办结、限时办结等制度,推行市场监管部门涉企证照“全程网办”。深入推进审批服务标准化和便利化,动态调整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覆盖清单,全面推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严格执行“一网通办”各项要求,精简审批要件,压缩审批时限。推进实施药品零售企业“一业一证”审批服务。进一步提升“全程网办”率和“好差评”比例,让信息多跑路,企业零跑腿,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
六是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大推进力度,在调整改革方式和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网上办等方面实现新突破,确保528项全省改革清单规定的改革事项、改革方式、改革举措和监管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和政策执行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及时纠正有令不行、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强化五大领域风险防范,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是我们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我们要立足形势任务,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政治警觉,全力以赴做好进口冷链食品的管控,坚决防止疫情通过冷链食品传播,强化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一是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严格按照《关于对首站定点冷库实行市级政府集中监管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首站定点冷库集中防疫监管的通知》的规定,从严从细落实对首站定点冷库集中监管主体责任,全面筑牢进口冷链食品“铁桶式”闭环管理体系,切实落实货物封闭到库、人员闭环管理、核酸检测和消毒、货物出入库等各项管控措施。压实第三方冷库和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疫情防控主体责任,监督准确建立追溯信息,确保进口冷链食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织密织牢市场监管领域防护网,筑牢药店监测“哨点”防线,严格防疫物资产品质量监管,持续做好进口非冷链集装箱货物预防性消毒抽查工作,切实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到位。
二是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攻坚行动,加强食品领域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执法。将2022年作为“餐饮服务规范年”,继续开展餐饮质量提升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风险导向,靶向开展校园、农村、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乳制品、肉制品、白酒、酱油、醋等重点品种,“两超一非”、掺杂使假等重点行为的专项整治。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校园食堂、供餐单位、校园周边餐饮食品经营者食品安全公开承诺率达到100%、自查报告率达到100%;“互联网+明厨亮灶”校园食堂覆盖率稳定在80%以上,供餐单位实现全覆盖。加大食品供应链条的追查溯源。完善风险预警和评估机制,均衡开展抽检工作,实现监督抽检与监管和执法工作有机结合。要压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强化从业人员管理和教育培训。推进食品信用监管,强化食品违法联合惩戒。扩大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覆盖面。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报告率达到100%;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100%。
三是加强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加强药品流通领域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监管,有针对性地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的监督检查,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开展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专项整治,规范中药饮片经营使用行为,加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防护服、医用口罩等质量监管,监督零售药店依法规范销售含兴奋剂药品。强化疫苗特别是新冠病毒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和疫苗流通及预防接种环节监管,严守疫苗质量安全底线。加大药品领域案件查办力度,切实维护全市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市场经营秩序。
四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巩固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推进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建设,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突出市场监管领域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强化公用燃气管道法定检验,加强滑雪场客运索道安全监管,开展起重机械隐患排查治理。深化电梯检验检测改革,推进电梯按需维保,优化电梯专业运营试点。完善特种设备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高智能化气瓶覆盖率,严厉打击“黑气瓶”违法行为。开展超期未检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超期未检、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确保应检尽检,对于达不到整改要求的一律停止使用,存在重大隐患要依法封停。加强对检验机构的监督抽查力度,从严查处各类检验违法行为,切实提升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
五是强化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制定监督抽检计划,对日用消费品、儿童和学生用品、建筑材料、工业生产资料、农业生产资料、食品相关产品等,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做好抽查后处理工作。加强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监管,监督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对全市12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
(三)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规范市场运行秩序
不断优化监管方式,提高依法履职能力,加大执法办案力度,着力规范市场秩序,提升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信用信息归集、公示、年报、经营异常名录、信用惩戒、信用修复、“双随机、一公开”等基础制度。突出抓好违法失信管理,推动建立市场监管系统统一的“黑名单”管理制度,形成企业信服、公众认可的信用监管制度措施。坚持关注重点、最少干扰原则,抓好市场主体通用事项抽查检查。巩固自主年报成果,全市企业年报率继续保持在90%以上。
二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公正文明执法,不断增强执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依法开展行政执法工作,强化行政执法岗位涉法培训,加强线上线下业务综合指导,不断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加强执法案卷评查,着力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落实。
三是完善办案体制机制。建立案件线索收集摸排机制,针对突出问题、重点区域及特点规律,集中梳理一批存量案件线索,畅通监管案件线索移交渠道,积极发挥12315平台和热线作用,畅通投诉举报和分拨渠道,扩大案件线索来源。建立定期考核通报机制,建立全系统案件查办台账,统筹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知识产权执法,定期向两县党委政府及全系统通报案件查办情况。建立行政执法案件责任倒查机制,重点针对行政执法过程中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强化监督,压实各级党组主体责任。对于有案不查、推诿扯皮、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以及违规执法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进一步深化综合执法改革,着力解决执法队伍编制属性多元并存、执法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
四是开展“执法攻坚行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关心、老百姓烦心、监管者揪心的突出问题,聚焦食品药品、知识产权等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领域,集中执法资源严惩重处,切实打痛、打出震慑,实现案件查办数量和质量双提升。按照省局部署,2022年要重点开展8项执法攻坚行动,即:医疗美容领域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行动;知识产权“亮剑护航”专项执法行动;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净源”专项执法行动;商业促销、电子商务、直播平台等领域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认证、检验检测行业专项整治行动;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和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校外培训等违法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五是压实执法主体责任。加大查处力度,对高风险领域重点加强监管执法。强化监管与执法的有效衔接,将线索通报、证据移送、案件协查、联合办案等制度落实落细。加强与公安机关协作,强化“行刑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坚决杜绝“以罚代刑”。实行案件通报制度,加强典型案例曝光力度。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依法实行从业禁止,终身禁业,大幅提高失信企业违法成本。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一是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深入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严格落实《本溪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扎实开展“亮剑护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侵犯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机制和市政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深化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做好诉调对接和维权援助,便利权利人依法维权。
二是强化知识产权创新驱动。稳步推动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落实,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商标恶意抢注行为。持续深化商标注册和专利申请便利化改革。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提高转化运用效益,积极培育高价值发明专利,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和储备。规范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更好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五)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质量对保障人类生产生活、促进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作用,精准实施质量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切实做好省长质量奖推荐、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进一步推进“一市一域、一县一品”质量提升,在全市企业中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组织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调查,强化公共服务领域质量监测,切实提升全市公共服务领域质量水平。
二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本溪企业品牌参加“辽宁优品”认证,打造一批高标准、高品质的“辽宁优品”品牌群体。推行绿色、有机等高端品质认证。深入开展品牌价值评价工作。积极参与第二届地理标志直播节活动,让更多消费者关注本溪品牌。
三是统筹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聚焦中小微企业质量需求,积极推广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试点工作。深入贯彻《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推动制定我市具体工作方案。指导帮扶桓仁大榛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完成国家级评估验收。提升计量基础能力,优化计量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持续开展计量标准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检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证后监管。强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监管,对辖区内资质认定获证机构监督检查覆盖率不低于20%,继续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
(六)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把加强党的建设和党对市场监管工作的领导作为做好新时期市场监管工作的根本保障。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胸怀“国之大者”, 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养成从中找遵循、找指引、找方法的工作习惯和思维习惯。重点抓好十九届六中全会及省、市党代会精神的贯彻学习,切实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丰富思想建设的工作方法,结合“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对全体党员开展红色教育,提高党的思想建设的质量和成效。依托“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等载体平台,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全面落实市场监管部门党建工作指导员、定点联系“小个专”党组织等制度,将“小个专”党建工作融入市场监管、服务市场主体的全过程。
二是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保持“严”的主基调。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严守纪律规矩,筑牢“不能腐”的底线;强化作风建设,营造“不敢腐”的氛围。深化重点领域专项监督,集中纠治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持续开展“微腐败”整治。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廉洁文化建设,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让每名党员干部都成为政治生态的建设者、“护林员”。
三是持之以恒加强和改进作风。强化“问题就在身边、斗争就在眼前”的意识,深刻领会市场监管部门的职责和使命,自觉在本溪振兴发展大局中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工作,坚决防止简单化、乱作为,坚决反对不担当、不作为。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以清单化、项目化、工程化推进工作,让崇尚实干、狠抓落实蔚然成风。大力倡导痛痛快快办事、公公正正服务的文化,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
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认真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切实把历练扎实、敢于斗争、勤勉尽责、埋头苦干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坚决不用坐而论道的干部。要注重在全局性工作、重大事件,特别是疫情防控、食品药品安全防范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和关键时刻考察识别干部。加强对干部的培养锻炼,以提高干部履职能力,推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开展线上线下专题业务培训,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践中培养一支对党忠诚、能打硬仗、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